感恩殡仪服务提供一站式的佛教,道教,基督教,天主教和创价学会殡仪服务
各宗教服务

次日举行追悼会和辞灵,接着火化。火化后,两人一组,用筷子把遗骨一块一块地拣到骨灰罐里。
如果参加葬礼,根据与死者及其家属的关系亲密程度,或参加守夜,或参加葬礼和辞灵,通常做法是两项任选其一

佛教葬礼,以僧人唱诵佛經、陀羅尼,作法会超度死者,一般情況下,以火葬為主,並撿拾骨灰或舍利子供奉,亦有土葬者。少部分僧侶在圓寂之後會被製為真身塑像。而藏傳佛教也有天葬儀式,天葬師會將遺體切割並讓禿鷹將遺體的肉塊食盡,有釋迦佛前身「割肉餵鷹」之遺風。
另外,在藏傳佛教的傳統中,如班禪喇嘛、達賴喇嘛等地位崇高的宗教領袖有活佛轉世的觀念,在圓寂之前會透露出轉世靈童的下落,並在圓寂之後準備他們的後事。
以道教仪式说法:
道教喪禮可分為七個儀式。包括「開壇請聖」、「誦經禮懺」、「破地獄」、「遊十殿」、「過金銀橋」、「坐蓮花」、「交經送亡」。
道教承襲古代中國人的「人死轉化神鬼」觀念,相信人死後會以另一狀態存在。[1]道教科儀的內容、法器、儀式、功能亦能追溯至先秦巫術,但經過歷史發展,並加入儒家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已與之前迥然不同。
道教喪禮的目的可歸納為「陰安陽樂」,能在親人死後仍能盡孝可謂對在生的家人很大的安慰。故此,雖然道教科儀表面上是對死者而作,但儀式所代表的含意每每是令家人相信,他們所安排的禮儀已幫助死者找到歸宿,可得安寧。

一、丧礼的意义:
丧礼为追念故人,安慰丧家遗族,并藉以提醒一般送殡者对死之警觉,使他思念人生的结局而相信救主而行的礼仪。
二、丧礼的目的:
教会丧礼目的有五:
1.荣耀真神——在丧礼中,我们为死者感谢赞美神,因为他是赐人生命、恩典、使人复活的神。
2.安慰家人及亲友——藉着丧礼的内容,使亲人在悲伤哀恸中得着安慰及力量。
3.激励参加丧礼的人——使家人及亲友对生命与死亡,得着正确的认识。使福音再次进入人心。
4.引导未信的遗族及其亲友——使他们认识真神,领受福音,跟随前辈,悔改归主。
5.发挥团契的功能——使参加者与死者的家人同忧同乐,充分发挥主内团契的爱。
既然知道这五个目的,则举行丧礼就应该做到下列七点:
1.丧礼必须把死亡真实的意义告诉人。
2.丧礼必须使人了解神的爱、神的临近、和神对人的关心。
3.丧礼必须说出每个人在神眼中的价值。
4.丧礼必须承认因死亡所带来的忧戚感受,而不用外表的美感去掩盖内心的忧愁。
5.丧礼必须见证出基督教信仰是一种力量。
6.丧礼必须使人记忆过去与死者的情谊。
7.丧礼必须使参加者重新向神决志。
不要忘记一点就是:基督徒丧礼的中心是神。因此不应在丧礼中高举人(包括死者在内)。我们常常看见在丧礼中,以死者为中心,神变成了点缀品,那不是基督徒的丧礼。
纪念公院
葬礼必知
生前之预备
立遗嘱:此项分二个部分:一份是法律用遗嘱,另一份是死者的心愿遗嘱。
法律上用的遗嘱:
每个人都须立遗嘱,将所有遗产分配清楚。
没有立遗嘱的话,家人在继承遗产时多数会面对繁复和昂贵的法律手续,有时甚至无法继承遗产。此事应该请专业写遗嘱的人来协助。写遗嘱的费用是按照遗嘱篇幅的长短计算,不是按遗产的多少来计算。况且,遗产的价值在立遗嘱时与死亡发生时肯定会有差距。
殡葬安排的指示:
这要和以上法律上用遗嘱的分开。如此做可省费用,并可随时修改。法律上用的遗嘱,每次修改皆须付费,且要寻找证人重新见证签名,颇费周章。在此遗嘱中,可写明个人对告别人生葬礼的安排,以及遗骸下葬灰如何处理的方法。不过,如果还未准备思考这些事的话,可由家人决定处理。
〈喜喪〉和〈笑喪〉的不同點
舉凡80歲以上過世的老人,喪禮即可引用〈喜喪〉和〈笑喪〉的儀式。
首先,應該分清楚“笑喪”和“喜喪”的不同。
〈笑喪〉是廣東人的喪俗,根據廣東地帶,老一輩人家的說法,逾85歲的老人逝世,已經活到耄耋 (音同:茂蝶,指稱年齡在70 – 90之間) 的年齡,可以不用傷心哭泣,所以稱為〈笑喪〉
。
對於〈喜喪〉,在某些地方,又有些不一樣的說法。在〈民間喪葬 中的“喜喪”〉中曾指出,〈喜喪〉中的往生者,必須具備下列這些條件:
1. 往生者必須在70歲以上;正常死亡,沒有惡疾;
2. 第二代有兩個以上的兒子,有第三代孫子,而且子孫都能到齊送葬;
3. 原配妻子(丈夫)活著,且能夠親自守靈、送葬;
4. 死者一生平安,家庭成員沒有任何人意外死亡、早逝或傷殘。具備這些條件者,方可辦理〈喜喪〉,
5. 〈喜喪〉中,孝眷們可以穿帶紅的服飾,為逝者放炮竹送行,及辦葷酒席慶送。
可見〈喜喪〉中要求嚴格,至今能夠符合〈喜喪〉者寥寥無幾,這也是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〈喜喪〉的原因。
我國的百歲老人辦的〈紅色喪事〉,到底是〈喜喪〉還是〈笑喪〉?
由於〈笑喪〉的喪事期間,沒有〈做陰壽〉這個環節,也不強調逝者必須正常死亡,子孫不能早逝等等,所以,這類的〈紅色喪事〉並不可歸類為〈喜喪〉,而是屬於僅只要求〈高齡〉即可的〈笑喪〉!
〈笑喪〉屬於廣東人的喪俗,所展現的〈笑喪〉禮儀來觀察,又與〈喜喪〉的禮俗很不一樣。
〈訃聞〉的〈聞〉字套上紅色,就可以代表是〈笑喪〉了。
通常65或70歲以上、並非死於非命的人士,都可以用此方式登訃聞,而喪禮上使用的吉儀也要用紅封包。
〈笑喪〉孝眷還是以哀為主地披麻戴孝。
〈笑喪〉中晚輩血親雖不穿紅,但是會腰繫白孝帶。
〈笑喪〉中的孫輩,則在白孝帶上和黑紗上縫一小塊紅布。孫輩的其他來賓戴白花。
近年我國經常可見百歲老人逝世,喪府動輒就以“笑喪”來辦喪事。喪府一切以紅色佈置,孝眷也穿紅色衣服,大門頭掛起紅彩布,訃告用紅紙書寫,燈籠是紅色的,對聯也是紅色,整個喪府紅彤彤一片,不知情者會以為是在辦喜事。
其實,無論採行何種宗教方式辦理喪事,固有的禮統中,都有相關的依循建議。
總而言之,喪事以哀為本,高齡辦笑喪只表示可以不必哭泣,但並不能以紅色佈置喪府及穿紅衣,大家必須仍以“哀”辦喪事才合禮儀
總而言之,喪事以哀為本,高齡辦笑喪只表示可以不必哭泣,並不能以紅色佈置喪府及穿紅衣,大家必須明白以“哀”辦喪事才合禮儀。
近年我國經常可見百歲老人逝世,喪府動輒就以“笑喪”來辦喪事。喪府一切以紅色佈置,孝眷也穿紅色衣服,大門頭掛起紅彩布,訃告用紅紙書寫,燈籠是紅色的,對聯也是紅色,整個喪府紅彤彤一片,不知情者會以為是在辦喜事。
首先應該分清楚“笑喪”和“喜喪”的不同。笑喪是廣東人的喪俗,根據老人家的說法,逾85歲的老人逝世,已經活到耄耋之齡,可以不用傷心哭泣,所以稱為笑喪。
葬禮的計劃
事前联络本公司葬礼规划师,預先計劃喪禮的安排,並向家人和朋友表達自己的意願,以減輕他們的負擔及猜測,甚至免除發生衝突的機會。
1.我要葬禮的宗教儀式是佛教、道教、基督教、天主教、回教、猶太教、或無宗教儀式?葬禮進行的地點在哪裡?
2.我要的棺木是西式、中式還是環保式的?我的壽衣是哪一套?我是否想要有任何的陪葬品?
3.我要或不要哪位親友出席我的葬禮?(請寫在文件裡,列出親友的姓名、關係、還有聯絡號碼,以及說明為何不要某親友出席葬禮。)
4.有關葬禮的佈置,我要哪一張照片成為遺照?我喜歡哪一種花?我接受或不接受親友送的花牌以及花環?
5.有關親友給的帛金,該如何處理?用來作為葬禮費用的資助、還是捐給相關慈善機構?
6.我可以讓人瞻望我的遺容嗎?如果可以,有沒有特地指定的時間?(建議可以在安葬之前、說悼詞儀式等等。請注意不是每個人都想任何人瞻望遺容,要謹慎處理。)
7.哪一些親友是致悼詞的人選?(在還沒有去世前,請邀請他們在葬禮給予l?
生前規劃 (生前契約)
生前規劃 (生前契約) Malaysia
您是否知道規劃葬禮涉及哪些步驟,以及需要花多少錢?
您是否知道在馬來西亞有哪些選擇,以及今天的簡單決定可以為您和您的家人日後省下多少煩憂?
是的,這似乎是一個令人不舒服的話題,但我們強烈建議您仔細想一想。有些人認為,如果他們開始計劃自己或家人的後事,壞事會很快發生。但是,這僅僅是一種迷信。
不同於以往,許多成年人現在不介意談論他們對後事的想法,和他們最終想要一個什麼樣的葬禮。有些人可能仍然內心矛盾,還覺得有點不安,但是,我們已經証明了,我們為客戶推薦的生前規劃已給了他們最大的解脫和安慰。因為他們很清楚地知道,在他們離開人世時,他們的子女或孫子女都不需為他們的後事而操勞。
為何要做生前規劃?
在悲傷的時候,減輕家人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
避免家庭沖突 (尤其是如何處理死者的後事方面)
鎖定今天的價格, 避免通貨膨脹
可以根據您的每一個要求安排每個細節 (例如位置和風水)
可以分期付款和享有當時的優惠
避免手忙腳亂, 為您撐起內心的寧靜,緩解您精神上的負擔!
您可以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:
埋葬或火葬?
哪兒才是最理想的地方呢?
如果我選擇火葬,我想要什麼骨灰位還是將其骨灰撒到大海呢?
我是否想捐獻我的器官呢?
我想要什麼類型的葬禮和儀式?
我喜歡什麼款式的棺木或骨灰盒?
我想讓家人和朋友們以什麼方式惦記我?
請聯繫我們了解更多對於價格,促銷詳情。
服喪守孝期間儀節(禮俗禁忌)
● 不進出廟宇;傳統禮俗認為服喪守孝期間身不清淨,於此期間祭祀表對神明不淨。
● 治喪期間儘量不拜訪親友,以表對他人之尊重。
● 遠離娛樂場所,佈施修福,以表對先人禮敬追思。
● 百日之內建議勿參加親友之婚喪喜慶活
新山不過社
據民間習俗,清明節的祭祀期是該日開始的一個月內。不過,每年清明節後所做的山墳,拜祭先人的日子便要提前到「春社」之前。每年的「春社」後,「鬼門關」大開,讓逝者自出自入,以接受陽間親人的祭祀。不過,主管陰司的閻羅王對新墳的主人或新魂特別照顧,准許他們在清明節的祭祀高峰期前及早享用親人的祭品。
拜新山
在中國曆法,有一個是「春社」。而按照祭祀俗例,家中若有人在去年逝世,拜新山、上新墳,是必須在「春社」之前的,這叫做「新山不過社」。原因是希望所以不好的事可以在新一年來臨前做完,不要把不吉利的事帶到下一年。以上的說法只是限制在先人過身後的第一年,不適用於往後日子。
过后清明节时就需从祖先辈份拜起至最小辈。